跳到主要内容

量化宽松_Quantitative Easing

什么是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QE)是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形式,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以降低利率并增加货币供应。

量化宽松创造了新的银行储备,为银行提供更多流动性,进而鼓励借贷和投资。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实施QE政策。

主要要点

  • 量化宽松是一种中央银行用于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和促进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
  • 在QE政策下,中央银行会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 量化宽松通常在利率接近零且经济增长停滞时实施。
  • 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理解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通常在利率接近零且经济增长停滞时实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限,如降低利率,以影响经济增长。在无法进一步降低利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通过策略性地增加货币供应来应对。

为执行量化宽松,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和其他证券,将银行储备注入经济。这一增加货币供应的过程为银行系统提供了流动性,并进一步降低利率,使银行能够更加宽松地放贷。

政府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同时实施,以扩大货币供应。虽然联邦储备可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供应,但美国财政部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创造新货币并实施新税收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向经济注入资金。

量化宽松可以结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量化宽松有效吗?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联邦储备的量化宽松计划帮助挽救了在2007–2008金融危机后的美国和全球经济;然而,QE的效果难以量化。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也试图通过量化宽松避免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但结果同样不尽如人意。虽然QE政策在降低利率和推动股市方面有效,但其对整体经济的更广泛影响并不明显。

根据前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斯蒂芬·威廉姆森的说法,量化宽松通常使借款人受益,而储户和非投资者则受到损害,因此QE有利也有弊。[1]

注: 在新冠疫情期间,量化宽松曾被实施,联邦储备系统增加了持有资产,直到2021年第一季度,其对财政证券发行的持有量占56%。[2]

量化宽松的风险

随着货币被注入经济,通胀风险随之而来。尽管流动性在系统中逐步传导,中央银行仍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与通胀率之间的时间滞后通常为12到18个月。[4]

如果量化宽松没有激发预期的经济增长,而是导致通胀,人们可能面临滞涨的局面,即通胀率和失业率都处于高位。

尽管流动性对银行有所增加,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并不能强制银行增加借贷活动,更不能强迫个人和企业去借款和投资。这会导致信用紧缩,现金被银行持有,或企业因不确定的商业环境而囤积现金。[5]

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量化宽松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虽然贬值的货币有助于国内制造商,因为他们出口的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变得更加便宜,但货币价值的下跌让进口变得更加昂贵,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物价水平。

量化宽松的实际案例

为了应对大衰退,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于2009至2014年实施了量化宽松计划。联邦储备的资产负债表因持有的债券、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而扩增。到2017年,美国银行储备已超过4万亿美元,提供了流动性以支持借贷,刺激经济增长。然而,银行持有的过剩储备高达2.8万亿美元,这一结果出乎意料,是联邦储备QE计划的意外后果。[6]

在2020年,面对因新冠疫情封锁带来的经济和市场动荡,美联储宣布计划购买7000亿美元的资产,作为应急QE措施。[7]然而,在2022年,联邦储备系统显著调整货币政策,包括大幅提高利率和减少资产持有量,以应对2021年出现的持续高通胀趋势。[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陷入经济衰退。日本银行开始了一项激进的量化宽松计划,以遏制通缩并刺激经济,从购买日本国债转向购买私人债务和股票。这一量化宽松的影响只是短暂的,尽管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8年的4.1万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27万亿美元,但到2015年却回落至4.44万亿美元。[9][10]

瑞士国家银行(SNB)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采取了量化宽松策略,SNB的资产总额超过了整个国家的年经济产出。尽管经济增长有所促进,但随后的复苏与SNB的量化宽松计划的关系不明。[11][12]

2016年8月,英格兰银行(BoE)推出了一项量化宽松计划,以应对英国脱欧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计划通过购买600亿英镑的政府债券和100亿英镑的企业债务,以防止利率上升,并刺激商业投资和就业。[13]

到2018年6月,英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称,过去10年内,总固定资本形成的季度复合平均增长率为0.2%,但排除经济下行波动时为0.8%,与前一个十年的0.6%相比有所变化。[14]

英国经济学家无法确定如果没有这项量化宽松计划,增速是否会明显。[15]

量化宽松是如何运作的?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国家的中央银行试图通过从大型银行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增加金融系统中的流动性,并通过鼓励银行更自由地借贷或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是印钞吗?

批评者认为,量化宽松实际上是一种印钞形式,并且指出历史上印钞导致恶性通胀的例子。[16]然而,量化宽松的支持者声称,银行作为中介,而不是直接将现金放到个人和企业手中,因此量化宽松产生失控通胀的风险较小。[1]

量化宽松如何增加银行借贷?

QE通过用现金替代银行系统中的债券,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使银行更容易释放资本。因此,它们可以承销更多贷款并购买其他资产。

结论

量化宽松是一种由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实施的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以增加货币供应并促进银行借贷和投资。QE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实施,但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常常引发争议。

参考文献

[1]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Quantitative Easing: How Well Does This Tool Work?

[2]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s. “The Federal Reserve’s Response to COVID-19: Policy Issues,” Pages 24–26 (Pages 28–30 of PDF).

[3]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Recession Remedies: Lessons Learned from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During COVID-19.”

[4]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Examining Long and Variable Lags in Monetary Policy.”

[5]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s. “Federal Reserve: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Options,” Page 11 (Page 14 of PDF).

[6]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s.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Federal Reserve: Current Policy and Conditions,” Pages 13–14 (Pages 16–17 of PDF).

[7]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eral Reserve Issues FOMC Statement, March 15, 2020.”

[8]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The Federal Reserve’s Responses to the Post-COVID Period of High Inflation.”

[9]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Central Bank Balance Sheet Expansion: Japan’s Experience,” Pages 134–137 (Pages 3–6 of PDF).

[10] The World Bank, World Bank Open Data. “GDP (Current US$)—Japan.”

[11] European Parliament. “Independence with Weak Accountability: The Swiss Case,” Pages 9–10 (Pages 11–12 of PDF).

[12] Jordan, Thomas J. et al., via SpringerOpen. “Ten 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Swiss Nation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Swiss Society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146, no. 1, 2010, pp. 47–57.

[13] Bank of England. “Bank Rate Cut and Other New Measures: What Do They Mean?

[14]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Business Investment in the U.K.: April to June 2018 Revised Results.”

[15] Bank of England. “QE at the Bank of England: A Perspective on Its Functioning and Effectiveness.”

[16] FasterCapital. “Money Printing: Money Printing Gone Awry: The Catalyst for Hyperinflation.”